close

         撈到一篇在風傳媒刊登標題為《小廟容不了大和尚─台北的寶塚》的文章,裡面針對2015年花組台灣公演有所評論,個人覺得論述似乎會讓讀者對於寶塚及劇場產生誤會,雖然現在發表好像有點晚?不過接下來還是想對文中一些觀念解釋一下。

 

2015 花組台灣公演《凡爾賽玫瑰─菲爾遜與瑪麗安托瓦內特篇》

2015年 花組台灣公演《凡爾賽玫瑰─菲爾遜與瑪麗安托瓦內特篇》

.圖片來源:寶塚歌劇團 台灣公演官方Facebook專頁,圖片引用不具營利商業目的(https://goo.gl/CTkapM

 

【寶塚歌劇團創立百年從未來過台灣嗎?】

        首先的一段第一句「寶塚歌劇團創立百年從未來過台灣,二○一三年千呼萬喚始出來」,登楞!

        這個敘述可能想要強調寶塚來台的難得?不過扣除2004年寶塚歌劇團OG團(寶塚退團生徒稱為OG)來台演出不算,2013年星組台灣公演也在寶塚迎接一百週年的2014年之前就來台演出了。

 

第一回台湾公演ダイジェスト映像

.影片來源:TakarazukaRevueCompany官方Youtube頻道,影片引用不具營利商業目的(https://goo.gl/QpTekQ

 

【歌手個人與劇團公演的比較基準是否恰當?】

         首先針對2015年花組於國家戲劇院上演的《菲爾遜與瑪麗安托瓦內特篇》的觀眾迴響,第三段提到「他們在網路上發表的觀後感,多數對寶塚的表演形式與內容沒有好評……還不及江蕙演唱會能涵蓋各年齡、行業」。

        因為沒有數據所以不討論觀眾的年齡層和行業別,但是以江蕙比較寶塚,兩者本質有所不同,歌唱vs.歌舞劇、歌手個人經紀vs.整個劇團經營、幾年一次的演唱會vs.整年輪流公演,或許應該用其他劇團比較才更好一些?

 

【關於日本漫畫《凡爾賽玫瑰》與寶塚《凡爾賽玫瑰》公演的認知】

根據原文,第八段「不同版本的《凡爾賽玫瑰》第一主角都是安德烈、奧斯卡、菲爾遜和安托瓦內特等男役……女主角瑪莉至多只能排在第二名」的論述並不正確。

         《凡爾賽玫瑰》是日本漫畫家池田理代子老師的代表作,從1972年刊登連載至今依然影響深遠,故事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描述動盪年代的愛情與理想,核心角色為身為女性但以軍人之姿風靡凡爾賽的奧斯卡、波旁王朝末代皇后瑪麗、瑞典伯爵菲爾遜與奧斯卡的青梅竹馬安德烈等。

         所以可以確定的是,安托瓦內特就是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瑪麗皇后,並不是男役而是娘役。

 

2015 花組台灣公演《凡爾賽玫瑰─菲爾遜與瑪麗安托瓦內特篇》

2015年 花組台灣公演《凡爾賽玫瑰─菲爾遜與瑪麗安托瓦內特篇》

圖為花組柚香光出演的奧斯卡

.圖片來源:寶塚歌劇團 台灣公演官方Facebook專頁,圖片引用不具營利商業目的(https://goo.gl/VwZRFH

 

         再來就是關於寶塚對於《凡爾賽玫瑰》的改編。寶塚的凡爾賽玫瑰出了好幾篇,包括《奧斯卡篇》、《奧斯卡與安德烈篇》、《菲爾遜與與瑪麗安托瓦內特篇》等等等等等,演繹版本更是數不勝數。

         不知道文中是否想要強調寶塚的男役Top Star制度才會強調瑪麗皇后「至多只能排在第二名」,哇嗚嗚,可是《菲爾遜與與瑪麗安托瓦內特篇》就是由首席明星明日海りお出演菲爾遜和時任首席娘役花乃まりあ出演瑪麗皇后,這樣かのちゃん情何以堪。應該是說,不同篇章故事主線不同,主配安排也有變化才對。

 

【男役與娘役】

         第六段提到「寶塚演員分娘役(女角)、男役(男角),差不多就是戲曲的花旦、小生……」。嗯,不是非常確定用花旦與小生比擬娘役與男役是否恰當,畢竟花旦與小生分別只是旦角與生角裡的其中一種,但是男役與娘役不分年齡與種類各泛指男性及女性角色。

        接續前文「……有些生角臉上畫鬍子,表示他的『老生』年齡」」,嗯,這是一個等於與不等於的問題,因為貼鬍子的男役也不一定就是年齡大,可能是為了造型或是身分表現需要,例如《伊麗莎白:愛與死的輪舞》中貫穿全場的無政府主義者兼說書人的魯契尼就有鬍子,我想他的角色年齡也不到老生的程度,而是為了表現義大利裔的身分。

 

2016 宙組公演《伊麗莎白:愛與死的輪舞》

2016年 宙組公演《伊麗莎白:愛與死的輪舞》

圖左為時任宙組首席明星朝夏まなと出演的死神,右為愛月ひかる出演的魯契尼

.圖片來源:Takarazuka Revue Official Site,圖片引用不具營利商業目的(https://goo.gl/LBBGFe

 

【劇後秀的意義?】

         文中第九段提到:「不過,Show的部分,題目和內容沒有相應,單看每一場的音樂、編舞不錯,但整體節奏並沒有起伏,看完整個節目,感覺只有單調、混亂。」

        個人認為,劇後秀充分展現寶塚自詡的「夢的世界」的概念,從各種劇後秀的命名不難看出想要傳達歡快、亮麗、熱情的訊息,就從兩次台灣公演的「寶塚幻想曲(タカラヅカ ファンタジア)」和「Étoile de TAKARAZUKA」以及過去各組等等等等等的劇後秀,都在創造寶塚「就是要給你滿滿能量」的印象。秀的內容本身也透過舞蹈編排與歌曲不斷輸出這樣的概念。

        所以花組台灣公演的劇後秀「寶塚幻想曲」可以說是充分體現這個精神,約一小時的時間裡帶領觀眾的情緒起伏。編排上面,每場是有速度掌握的。

         從一開始首席明星明日海りお出場,然後走到加蓋的樂隊池炒熱氣氛,後面每場表演節奏雖然都有各自小的起伏,但是基本上秀的情緒是越來越高漲的。一直到明日海りお第二次走上樂隊池的加蓋,接續Line Dance和後面五月天的OAOA,整個節奏根本直線上升。等到明日海りお演唱望春風的時候速度緩和下來,最後大階段的謝幕又把氣氛帶了起來。個人覺得整個安排其實滿帶感的,一直不斷製造期待。

 

         以上,只是個人一點粗淺想法而已。下篇會再繼續討論其他部分。

 

2015 花組台灣公演《凡爾賽玫瑰─菲爾遜與瑪麗安托瓦內特篇》

2015年 花組台灣公演《凡爾賽玫瑰─菲爾遜與瑪麗安托瓦內特篇》

圖為瀨戶かずや、芹香斗亞、柚香光和鳳真由演唱OAOA

.圖片來源:寶塚歌劇團 台灣公演官方Facebook專頁,圖片引用不具營利商業目的https://goo.gl/YR92Mn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寶塚歌劇團 takarazuka
    全站熱搜

    MarissaZK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